学好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丨我校高层次人才畅谈学习二十大精神感悟
深入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
教育优先发展
人才引领驱动
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一流师资队伍为重
连日来
我校教师积极响应学校部署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
立足工作实际
谈感想,表心声
本期,看我校高层次人才
如何畅谈学习二十大精神的感悟
文学院 张先飞
张先飞,《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编,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河南省首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首批河南社科名家、首批河南省百优人才。河南省青联常委,开封市政协常委,民革河南省委委员、民革开封市委委员、民革河南大学支部主委、河南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
★
★ ★ ★
★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重要报告,吹响了新的征程的行动号角。作为高校人民教师,我们学习二十大精神,重在落实、重在践行,要落实到每位教师的政治站位的提高,工作职责的进一步明确,教学科研工作的大跨步的提升上。尤其要把二十大精神的实质贯注到对于青年一代的培养当中,站稳课堂,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宣传阵地,在各大主流媒体发出河南大学师生洪亮的声音。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突出强调了“弘扬革命文化”的时代任务,这是新时代人文社科研究者的光荣历史使命。新时代要求广大人文社科研究者将革命历史基因、红色文化资源纳入新的时代精神的锻造之中,让那些曾经的时代最高音为新时代的发展蓄力加油。我所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是河南大学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中解放区文艺研究历史悠久、成果斐然,在国内有着崇高的声誉,一定会贡献出突出的思想成果。
文学院 张清民
张清民,河南大学特聘教授、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多个国家级学会的理事,国家社科项目、国家级一流课程等的通讯评审专家。主持获批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主持国家和省级社科项目7项,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省级奖励,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新华文摘》封面推送转载2篇。
★
★ ★ ★
★
坚持人民至上,不忘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同时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报告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报告强调党在领导各项工作时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初心。高校教师一定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让自己的教学和研究立足于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一定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这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学术发展指明了方向。人文学术创新的基础是“守正”,“正”即“中国本位”“中国道路”,中西文明、文化存在类型差异,但不存在水平高低,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的人文教育和研究必定陷入“以洋为尊”“唯洋是从”的错误思维。在守正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新时代社会色彩和文化特征的文艺理论,才是符合中国人需要的理论,才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文学院 辛永芬
辛永芬,文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河南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开封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河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河南省首席专家,“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专家,河南省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特聘教授。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1部。曾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国家语委授予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称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7项。
★
★ ★ ★
★
2022年的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所作的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表述、新理念,比如“三个务必”“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等等。
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在学思悟践中领会报告的精髓要义,肩负起为党为国培养优质人才的重大责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政治思想站位,深刻把握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并将二十大精神贯彻到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当中,在立德育人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是不断夯实自己的业务基础,并在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三是作为学校的高层次人才,坚持树立前瞻性思维,在教学科研方面勇于创新,争取带领团队优质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多出优质成果,努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文学院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学院 裴 萱
裴萱,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河南大学“青年英才”计划,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文艺美学、戏剧影视美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讲《戏剧大师研究》《戏剧批评》《影视艺术美学》《艺术学理论专题研究》等课程。近年来,在《文艺争鸣》《中国文学研究》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9篇论文先后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项。
★
★ ★ ★
★
宏伟蓝图指引方向 努力奋斗不负韶光
党的二十大报告擎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了全面部署,吹响了奋进的时代号角。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刻感受到党对教育文化工作的温暖关怀与殷切嘱托,也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自信与精神信仰。
第一,深入学习,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我扎实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逐字逐句领会报告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为学之道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强调了教研工作要具有持之以恒的钻研态度和志存高远的梦想信念,不断砥砺道德品质,踏实练就过硬本领。在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创新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努力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踔厉奋发,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引理论学习。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传承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些都进一步激发了我勤奋学习、勇于实践的信心与动力。
教育学部 赵俊峰
赵俊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心理咨询督导师,首届河南省心理学类教指委主任,河南省弱势人群身心健康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监事长、河南省心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美国南卡大学健康质量中心国际理事,《心理研究》副主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中美国际合作科研课题(NIH项目)四项,作为第一参与人执行或参加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一项。获得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河南省优秀教育成果特等奖。在《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在Psychological 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主编、专著或参与编写教材近20部,有两个研究主题进入全球专家Top 1%排行榜。
★
★ ★ ★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的科学方法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方法论,包括三个层次,即一般方法论、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这六个必须就是我们学科的一般方法论,也是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必须贯彻执行的最高指导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很多精辟论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提出要牢牢把握五大原则,其中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些重要论述给我们的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结合本职工作,在我们的科学研究中需要坚持:一是做中国特色的独创性研究,做出自己的特色;二是坚持民族自信,不能崇洋媚外,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三是加强国际交流,扩大我们的影响,宣传我们的特色研究成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这也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未来之路。我们共同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 广
郭广,中共党员,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任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理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先后获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学标兵、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原英才计划”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
★ ★ ★
★
最大的主动是思想的主动。唯有掌握先进的理论,方能拥有最大的主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最先进、最彻底的思想理论,为中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整套属于中国人民的、具有中国气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青年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深刻把握和贯彻践行“六个坚持”,真正做到“三个务必”,才能掌握最大的主动,把思想的伟力转化为实践的磅礴力量,立足中国大地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外语学院 梅 冰
梅冰,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育与社会工作学院荣誉研究员。近五年在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System、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主持和参与国际、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
★
★ ★ ★
★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关键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广大科研与教育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我们生逢其时、何其幸运,同时也深感使命在肩,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又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指出要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为我们指明了应有的精神遵循。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不认命、不服输的红旗渠精神,以及璀璨的殷墟都城文明,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作为高校教师,我将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今后工作中,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不断加强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认真完成科研与教学工作,扎实做好中华学术外译,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为学校的事业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物理与电子学院 张锦龙
张锦龙,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教授,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教工,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1999年参加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纤传感与光电集成。
★
★ ★ ★
★
党的二十大在全国人民的期待中胜利召开,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教育、科技、人才、创新提到了更高的位置,在建设一流大学的道路上,每位科研工作者都要攻坚克难,坚守初心。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将把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学习中去,找准工作定位,牢记教育初心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教人以礼,育人以德,我将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塑造学生品格,在课堂教学中育人,在科研活动中育人,在日常生活中育人。同时,高校的重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河南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全体教职工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更具活力的青年博士教师,我将在二十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积极助力青年教师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十分丰富,今后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精髓,并进一步将二十大精神结合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指引我更加出色地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河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材料学院 杜祖亮
杜祖亮,中原学者,河南大学材料学院院长,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有序分子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牵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 ★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科教、人才和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
作为一名科教工作者,我备感振奋,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过去十年我们一直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工作,自主培养了5位“国家四青”人才,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创新团队,学院锚定材料一流学科建设目标,致力实现“国家人才、国家平台、国家奖项”三大要素突破;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实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双轮驱动战略;坚持打造实验室创新文化,在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建立了系列自主核心技术,破解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二十大向广大科教工作者发出了动员令,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人才自主培养为核心,坚持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创双轮驱动,致力培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紧密围绕国家发展对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大需求,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久久为功,力争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在新型显示、清洁能源、生物医疗、智能传感等国家及河南战略新产业领域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材料的科教高地,奋力在新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学院 程 纲
程纲,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中原千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
★ ★ ★
★
听完报告,我深受鼓舞,对未来充满信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不仅深深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支持,也更加认识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所带领的自驱动纳米器件课题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找回初心”科学论坛、“为梦奔跑”团体越野赛等文化活动,将“摩擦点燃梦想,自强驱动人生”作为平台集体宣言,将“自驱动”作为课题组的文化核心,鼓励大家不仅要做自驱动的纳米器件,更要实现人生的自驱动,要点燃自己的梦想,树立高远的目标,发扬科学精神,坚持原始创新,自强不息,努力拼搏。
未来,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坚持创新发展思路,坚持基础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持之以恒地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早日跻身创新型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地理与环境学院 秦明周
秦明周,二级教授,留学归国人员,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河南省沿黄生态安全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河南省地理学博士后创新团队负责人。河南省土地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国务院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组聘任为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平台建设组专家、河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专家咨询组成员、平台建设专家组组长。河南省自然资源智库专家、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智库专家等。曾获得河南大学教学名师、优秀党员等称号。
★
★ ★ ★
★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对标自身的教书育人本质工作,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坚定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树立准确的价值观。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未来的前进方向与目标,说出了全体中国人的心里话。我们生逢盛世,亲历中国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巨大变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守各项组织纪律,率先执行党中央的决策,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五个必由之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人生观、奋斗观、价值观,自觉抵制现代西方消极反动思潮,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信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
二、创新拼搏,践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报告明确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的专业是研究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报告精神为我们服务国家战略擘画了准确的方向,我们应发挥专业优势、学科特长,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立足中原,积极探索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自然资源基础,精准把握河南省国家粮仓建设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科学谋划河南省山水田林路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共同把黄河建设成世界大河榜样,成为造福人民的母亲河、幸福河、生态河,提升沿河的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与国家城市群发展水平。同心同德,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家地方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专业智慧。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精心培育新一代。
二十大报告为未来中国描绘了美好的发展蓝图,也是高校学科发展的指路明灯。作为高校地理学科的教师,利用地理学独有的综合专业优势,可以很好地将报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部署融入课堂教学。报告总结的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坚持党的领导等宝贵财富,不仅提供了我们学科研究的坚强后盾,也为我们深化教学科研、开展国际交流等指明了目标。报告是我们教育青年一代极好的教材,学习报告也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时机。学习报告,可以直接将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生命共同体建设等等重要精神融入地理教学中。报告为培养新一代青年学生打开了宽阔的视野,我们应当教育学生不负盛世,戮力同心,勇敢担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青春新篇章。
地理与环境学院 丁志伟
丁志伟,地理与环境学院区域与城市科学系主任、副教授,教育部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重点实验室、环境与规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等核心成员,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要成员。担任河南大学地理学培养指导委员会秘书、河南省山岳型景区安全规范标准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等,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入列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获得“河南省教学标兵”荣誉奖章。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作为主编出版著作5部,参编《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等著作多部。曾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大学理科)一等奖、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成果特等奖、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教科研奖励。
★
★ ★ ★
★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互联网+”转型,促使历史厚重与时代“浪潮”虚实结合,拓展文化传播路径和文化创新发展,能有效助力特色地域文化区高质量发展。
作为“天下之中”的河南,历史厚重,文脉悠远,传承和发扬优秀中原文化,对促进河南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现代化河南建设贡献文化软实力支撑。近年来,河南省以“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等形式促进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文化事业的创新式“蝶变”,带动了“老家河南”“创新河南”等地域名片的传播。
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河南省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创新产业发展链条,不仅有利于河南省的资源优势、交通位置优势、生产优势、农业优势、经济优势及文化传播优势等创新式挖掘,而且有利于提高河南省的综合实力、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塑造特色人文精神,同时对提高中原文化软实力也具有积极影响。
护理与健康学院 邓洁心
邓洁心,曾任美国辉瑞制药公司临床药理/定量药理副总监,现任河南大学黄河学者。2017年获美国临床药理与治疗学学会(ASCPT)总统奖与Jason Morrow奖,2015年获美国临床药理学会(ACCP)年会摘要奖。在辉瑞期间承担研发项目5项,主要从事创新药物研发、为首次上人实验(first-in-human study)制定临床药理策略、比较候选药物在中西方人群的种族敏感性差异,启动中国加入辉瑞全球3期临床项目、以及运用定量药理建模技术为药物研发Go/No-Go决策提供定量支持等。攻读博士期间,他开展华法林个体化医疗项目数据的分析研究,为美国多种族群体设计最佳华法林模型指导型给药方案。此项研究成果在临床药理业界顶级期刊(CPT)上发表。美国基因药理学运用专家协会(CPIC)在2017年华法林用药指南更新中引用了此项研究成果,并推荐类似基因引导性负荷剂量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
★ ★ ★
★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此次会议书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做出了高度总结,为新时代中国人才培养、科学创新、与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方针。学习了二十大精神,我作为河南大学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觉得工作中有了前进的方向,脚下的道路踏实坚定。
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我要以饱满的热忱投入到伟大祖国的教育事业当中,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指导学生从事护理学临床研究,竭尽所能为祖国培养出既有丰富临床实践技能,又有深刻科研思想的护理学人才。伟大祖国的明天是光明的,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在这样一个光辉的时代,作为河南大学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到无比光荣,看到学生们渴求的眼神与每天一点一滴的进步,我感到非常欣慰。在当今黄金年代,青年才俊大有可为,事业意气风发,得以在国家坚定的发展洪流中贡献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
光伏材料省重点实验室 肖助兵
肖助兵,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特支计划”第四层次特聘教授,光伏实验室高密度能量存储研究课题组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开封市科技创新人才。主要从事高导电、高比表面积纳米碳材料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硼化物、碳化物的可控制备,以及它们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碱金属二次电池中的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厅级项目5项,并主持河南省和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3项。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4篇,其中SCI一区论文21篇,论文他引总计超过1500次。
★
★ ★ ★
★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我积极主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相关文件,跟随党支部在线上一起探讨二十大精神要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内涵深厚、催人奋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民生、生态、科技、教育等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词语,并且提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使命担当。
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神圣使命。在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上持续下功夫,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立教之本,行教之源
一流教师人才队伍
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质晋位
我校教师
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聚焦立德树人主责主业
履行高质量教育使命担当
锚定一流,砥砺奋进
努力成为
更具创新能力、更具家国情怀
更具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为我校“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精彩回顾
审 核:张礼刚
责任编辑:赵 炎
校 对:侯玉洁
版面编辑:王雯雯 刘秀珍
扫一扫 关注我们